浣:洗涤。纱:一种布料,也代指衣服。浣纱就是洗衣服的意思。浣纱也代指西施,引申为美女,因西施浣纱于浦阳江得名,后用作词牌名——浣溪沙。至于贵阳的浣纱桥,是否曾经有如西施一样的女子在这里洗衣服,就无从考证了。
浣沙巷却不叫浣纱巷,这里所有的门牌都挂着“浣沙巷”,字之差,意思却相隔万里。是政府工作人员打错了字,还是浣纱桥是浣纱桥,浣沙巷是浣纱巷?在桥边洗衣服,在巷子里洗沙?可能就算问当地的住户,怕是也不得而知了。
浣沙巷从浣纱桥附近的巷口,走出去是市西路。巷子狭窄、悠长,相比于虎门巷、豆腐巷坡度更陡,有点山城的味道。这条巷子几乎没什么商业,靠近浣纱桥这头有几个小店,靠近市西路那头有几个卖菜的小摊小贩,两侧都是老旧的房屋或者围墙。
人们向往美好,织造美好,我们却缺少发现美的眼睛。墙角边、屋檐下,经常可见用废旧的轮胎、用完了的乳胶漆桶、或者各式各样的瓶瓶罐罐种下的花花草草。有些颓败的墙头,伸出一些无名的野草,阳光下灿烂地生长着。走在幽静的巷子里,地面非常干净,偶尔遇到三两个行人,也是慢悠悠的。或许,这就是原住居民的生活态度。
我靠在墙头,闭着眼睛呼吸,却再也寻找不到那似有非有的浣纱的味道了。或许这样美好的意境,只能存在于人们的记忆或者想象中。城市化的进程,让很多的老街、老巷消失在历史中,如虎门巷一样焕发新颜的毕竟只是少数了吧!
我和洪波说,我是在用余秋雨先生的脚步、沈从文先生的眼睛,去探索和发现贵阳的老街。或许有些自大,却也是曾经的文青内心深处的对美好的向往吧!
...